山西 · 潞酒
汾潞之火酒盛行于世

山西省长治市潞酒有限公司是长治市现存的老企业,其前身是长治市潞酒厂,始建于 1936 年,经营地址为长治市城区华丰北路47 号,1999 年 7 月企业改制,企业名称变更为山西省长治市潞酒有限公司。

Learn More +
scroll down

潞酒2015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,在经济寒冬中绝处逢生


发布日期:

2017-01-13

孟子曰:观水有术,必观其澜。长治经济振兴,企业是主力军。市委十届八次全体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,以及全市脱贫攻坚大会,为我们决战“十三五”作出了周密部署。方向已明,重任在肩,企业怎么做?在经济“寒冬”中,有这样一个企业浴火重生、蓬勃发展,那就是让长治人为之骄傲的潞酒。

孟子曰:观水有术,必观其澜。长治经济振兴,企业是主力军。市委十届八次全体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,以及全市脱贫攻坚大会,为我们决战“十三五”作出了周密部署。方向已明,重任在肩,企业怎么做?在经济“寒冬”中,有这样一个企业浴火重生、蓬勃发展,那就是让长治人为之骄傲的潞酒。曾经,潞酒与太行缝纫机、长治轴承、海鸥锯条等长治名品企业淡出了历史舞台,令人扼腕。如今,潞酒一枝独秀,走上重生之路,令人振奋。

其中有何奥妙?带着思考,记者走近潞酒——红日照耀着上*,漳河之水滔滔流淌,千百年来滋养着两岸百姓,也成就了潞酒清香醇正的盛名。

潞酒,是在长治人心目中深深刻上记号、融入血液和骨髓的品牌,其兴衰更替亦如四季更迭。从唐玄宗三下潞州,以潞酒“大宴父老”,到《山西通志》中记载“汾潞之火酒,盛行于世”,潞酒走在“春天里”;从1945 年长治解放,到组建长治市潞酒厂,潞酒行进在如日中天的“夏季”;改革开放后,潞酒收获累累硕果;上世纪90 年代,潞酒进入“寒冬”,像病入膏肓的病人倒下了。

2011 年,企业重组,东山再起。经过潞酒人4 年的艰辛努力,销售额翻番增长,2015 年底突破亿元大关。回望,短短4 年,潞酒如何走过?展望,未来之路,潞酒走向何方?

A、*********,落寞中期待重生明代潞酒广告“潞府,永隆升记。铺在潞安府大街路西开设酒局,自造鲜红碧绿潞酒,发行不误主顾,价钱随时,货真价实,永不哄人。凡赐顾者,须认印票为记。永记”--潞酒的经营之道天下潞商,从何时发迹?潞酒的辉煌,与哪位皇帝有着密切联系?上世纪90 年代,长治企业缴税前三甲者何?由盛而衰,潞酒缘何悲剧性地落幕、淡出历史舞台?大海,总是在***平静的地方掀起波澜。历史像大海,总是在***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创造奇迹。潞酒的兴盛,与一个人、一个朝代密不可分。

潞酒,始创于北周,因产于潞州而得名。话说唐景龙元年,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,潞州一带连年丰稔,良好的经济形势带动酿酒业大发展。李隆基即位后,视潞州为发迹之地,曾三下潞州,用潞酒“大宴父老”。“北上太行山,艰哉何巍巍!”一首《苦寒行》,诉不尽太行山地势之险要。然而,“撑天拄日”的太行山,却阻挡不了潞酒行销天下的脚步。宋代时,勤劳的酒商依靠肩挑,北上东阳关到河北,南下经天井关到河南,东过陵川小南天到山东,西行过太岳山达陕西,把一担担潞酒送下太行。古诗“潞酒一过小南天,香飘万里醉半山”正是由此而来。当时,潞酒已与汾酒齐名于四海。《山西通志》中有“古酒之美者”,“汾潞之火酒,盛行于世”的记载,被认为是潞商崛起的信号和先声。

酒,是一种精神寄托。明清时期,潞商遍布全国各地,所到之处均把潞酒作为对家乡的怀念而随身携带。据四川《涪州志•物产志》记载:“道光六年(1826 年),山西人来涪州经营山西潞酒。”四川盛产“五粮液”、“泸州老窖”等名酒,潞酒能在此打开局面,正是潞酒的品质实力和潞商诚信经营的完美体现。1644 年印刷的《六言杂字》中,也有“汾潞烧酒良乡”之句,足见汾酒、潞酒在当时已为天下人所熟知。到20 世纪30 年代,军阀混战时期,冯玉祥、阎锡山“倒蒋”小胜后,以潞酒犒赏士兵。时值严冬,酒不结冰,一点即燃,火灭后滴酒不剩,可见潞酒品质之精良。

1945 年,长治解放。由三胜酒坊牵头,整合几十家烧酒作坊,建立了长治市潞酒厂。改革开放后,潞酒曾获“山西名酒”、“轻工部优质产品”、“全国食品博览会银奖”等荣誉,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期。职工24 小时三班倒烧酒酿造,瓶装酒一度******,来拉酒的毛驴车一辆接一辆排出去四五里地……上个世纪90 年代,潞酒厂上缴利税突破千万元,成为继潞矿、长钢之后,全市第三利税大户。那时,酒桌上,“不喝其他酒,就喝潞酒”的吆喝声此起彼伏;电视上,“喝来喝去,还是喝潞酒”的广告词不绝于耳;坊间,“到潞酒厂上班,相当不容易”的感叹流露着羡慕之情……任何事物的发展,都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。当日历翻到21 世纪的头一年时,潞酒走上了下坡路。这一时期,全国企业改制之风兴起。为了适应风起云涌的市场,潞酒厂也着手改制。全厂职工人人当股东,但管理方式依旧。***终,换汤不换药的改制,带来的不是企业的大发展,而是人心涣散、内乱不止。

除去以上内因,信息闭塞、生产成本高、不抵外来勾兑酒冲击等市场外因,也成为长治市潞酒厂前行的沉重“脚镣”。当时,一方面外地勾兑酒已大批量生产,成本低、价格低,而潞酒厂仍按古法酿造,成本高,价格不占优势;另一方面长治市场被“百家老根”、“火爆酒”、“尖庄酒”等外地酒攻城掠地,潞酒的外地市场没守住,本地市场亦逐渐萎缩。前有强敌、后有追兵,可潞酒仍沉浸在“大唐盛世”的光环下,盲目自信,不思进取。由此,一个长治人心目中的老品牌慢慢倒下。从每天连轴转到上半天、休半天,从人人艳羡的国企到月工资只有200 元左右的拮据,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,仿佛只是一夜间。

几年间,几任领导班子更替,仍未能拦住潞酒厂步步下行的步履;几年间,职工由希望到失望,再到绝望,有的当年改制入股10000 元,后来想哪怕拿到手5000 元,只想少赔点;几年间,实在“过不下去”的职工走的走、散的散,由***多时的200 多人减少到100 多人;几年间,销售人员“一人背后一张网”,人走网散,销售队伍******瓦解……进入21 世纪,在上*老区人民的痛心疾首中,潞酒厂在全国经济市场舞台上开始悲剧性地谢幕。
来日,长治潞酒会重新登台亮相吗?谁将披坚执锐助潞酒重振辉煌?

B、破坚冰,从头收拾旧山河

从企业重组到思想凝聚,从老酒新芳到重返市场,从“没人卖,自己卖”到实现晋东南市场全覆盖 —新一代潞酒人百折不挠、勇于开拓潞酒坊内,来购买散酒的顾客排起长队在长治市场,多年来为何不少外地名酒来了又走,或者前期火一把之后又很快黯淡下去?人们喝酒有海量一说,其中“海量”一词,从何而来?……2011 年清明节,一直在省城太原打拼的山西省华天辰公司董事长王敬宇回到长治,给母亲上坟。期间,当得知闻名全国的潞酒厂已是奄奄一息时,王敬宇心中一惊。在长治长大的王敬宇,对振兴长治工业企业怀有深厚感情。随即,他和时任潞酒厂的负责人深层次接洽后,把七零八落漂泊在外的原潞酒厂103 名职工召集回来。在四面透风的会议室,坐在长条木靠背椅子上,职工们心情沉重。“企业可以死,潞酒品牌不能亡。”几个小时中,王敬宇始终站着与职工们交流,谈潞酒辉煌,谈潞酒厂现状,谈长治人对潞酒的情感,谈潞酒的前景,“如果潞酒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消失,我们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。”“我承诺:不动原潞酒厂一寸土地,不解聘原潞酒厂一个职工……”掌声,经久不息的掌声。在征得所有职工同意后,华天辰公司以1.25% 的价格收购了职工股权,组建长治市潞酒有限公司。“原以为全赔进去了,认命吧,去哪儿要呢?”职工刘建波拿到6250 元钱时,终觉苦尽甘来。1999 年企业改制时,他月工资只有190 元,却拿出攒下的5000 元入股。刘建波的感叹,也道出了潞酒厂所有职工的心声。再说王敬宇接手后的潞酒厂区,满目疮痍,一片凄凉。正当寒冬,由于历史欠账,潞酒厂家属楼多年没有供暖设施。公司迅速与集中供热公司协调,从***近的换热站空中架设保温供暖管网,终于在春节前开始供暖。屋里渐渐暖了,职工们的心也被焐热了。接手潞酒厂当月,王敬宇自掏腰包为全厂职工每人发放了1000 元生活费。万事俱备,公司面临的还有白酒生产许可证的审核问题。原潞酒厂由于长期处于半停产状态,一旦未获许可,千年潞酒将永远消失在历史长河中。“我们潞酒不能灭了!”面对审核人员,王敬宇苦苦恳求。在省市质监部门的帮助、指导下,潞酒有限公司终于通过审核。

当酒窖的大门开启,复产之路走向正轨。好窖出好酒。深埋地下的酒窖长年铁锁把门、锈迹斑斑,打开时,呈现在眼前的竟是封存多年的陈酿。走进酒窖,共有35 孔窑,每孔14 缸,每缸原容量为500 公斤。推开缸盖,陈酿明澈透亮,清香扑鼻,不经品尝也能感受到其陈年窖藏的清香醇厚。建于1953 年的酒窖和陈酿保存完整,让潞酒的复产底气更足了。

立春封坛,立夏立窖,秋分开坛,立冬缮海。酒海,是一种古制的储酒容器,用麻纸、猪血百层裱糊,以菜油、蜂蜡等涂封。潞酒有限公司一直沿用这种酒海储酒,而今存有传统酒海120 余口,在全省仅此一家,在全国也实属罕见。俗话说,喝酒有海量,“海量”一词,正是从酒海中延伸而来。风雨沧桑,老酒新芳。利用这批窖藏陈酿,潞酒有限公司严格按古法选料、制曲、38 天地缸发酵、蒸馏、陈酿、勾兑、灌装,重新酿造出了陈年潞酒。

酒酿出来,没有市场,等于零。公司启用老销售队伍,利用原来的代理商和销售区域铺货。可几个月过去了,酒卖不出去,被代理商们堆在库房。针对这一问题,公司迅速调整营销理念,销售总监张勇带领销售员直接对接终端市场,一个人一条街,一个店铺一个店铺挨家跑。然而,三四个月后,收效甚微。“在长治人眼中,由于十多年的淡出,大家认为潞酒厂已经倒闭了,谁还买你的酒?”想起刚开始跑市场,销售员王世雄连连摇头。“没人卖,自己卖。”王敬宇找到亲朋好友,筹议在长治开设10 家潞酒专卖店。方法是:亲友们自己租门店,自己装修,******批货公司免费铺,以后出钱拿货。“相信我,就干;不相信的,以后别后悔。”一个月后,亲朋好友纷纷找来,“酒还是卖不出去。”公司高层磋商后,再次调整思路:首先,张贴“潞酒回来了”海报,告诉消费者“公司已重组,潞酒已复产”;其次,带领代理商、经销商和顾客到酿酒车间、酒窖等实地参观……
半年后,公司账上有了收入。一年后,潞酒在长治市场上纵横捭阖,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。

进入“三九”的丹朱大地,异常寒冷。长子县城慈林街上却车来人往,热闹非凡。“中华*********”潞酒专卖店19 号店就开在街边。店长叫李小强。被问及目前经济下行,生意是否受到影响时,他笑着摆摆手:“没有没有,你看,这个月刚过了20 天,我保守地说销售额有七八十万元。”

如今,潞酒专卖店已达30 多家;潞酒经销队伍从***初的10 多人发展到100 多人;潞酒年产2000 吨,在晋东南市场实现100% 全覆盖,长驱直入占领河南林州、安阳等市场,挺进了北上广。从孱弱到强健,潞酒站起来了!

潞酒的强势回归,令人瞩目。其“强势”的根本原因在于:首先,作为本土企业,老百姓对潞酒的感情非比寻常;其次,潞酒的长期耕耘,给了长治消费者清晰的品牌和风格记忆;再次,从主观上讲,只要决心干一件事情,再大的困难都挡不住前进的脚步。时刻牵扯着长治人目光的潞酒,明天将怎样登场演出呢?在长治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又将演绎怎样的故事?

C、闻征鼓,“北汾南潞”启新程

不仅做企业,更做文化;不仅建工业厂区,更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园;不仅兴一业,更旺百业;不仅发展产业,更带动就业 ——“北汾南潞”大潞酒计划.长子县,宋村工业园内,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,一排排灰黑色的发酵缸整齐排列,正在建设的潞酒文化馆古朴的外墙上,由民间收集的磨盘排列成北斗七星状,寓意潞酒“阴阳调和”之道……船可远行,因海的宽广。企业的发展壮大,需要更广阔的空间。2013 年6 月,公司年产5000 吨潞酒迁建项目在长子县宋村工业园开工奠基,占地533 亩,项目总投资11 亿元。项目达产后,年可实现利润3.4 亿元。如今,项目基地办公楼、销售部、酿制车间、发酵车间、地下酒窖、灌装车间、厂区绿化等工程进展有序,初具规模。一开始,潞酒新厂的建设,曾引来一些人的不理解,“一个酒厂哪需要这么多地?”然而,这正是王敬宇构想的“北汾南潞”大潞酒计划中重要一步。

何为“北汾南潞”大潞酒计划?

“未来,潞酒要重新实现与汾酒齐名,我们不但要实实诚诚地做酒,更重要的是,要把长治的酒文化做进去!”王敬宇坚定地说。品酒香、交酒友、知酒事。潞酒的文化源远流长,酒类产品也博大精深,创建潞酒文化馆、成立潞酒酿制基地,不仅要将新厂打造成工业厂区,还要打造成旅游产业园,彼时集观光、品尝、展览、生产、销售于一身的新厂区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,人们可体验到唐朝“曲水流觞处, 旗亭画壁时”的盛景。与此同时,潞酒有限公司组织创建的潞酒微信文化圈、长治潞酒网站,也以现代化的快捷方式传播着潞酒文化。在潞酒微信文化圈里,以“煮潞酒、交潞友”为传播理念,聚集着许许多多热爱潞酒文化、关心潞酒发展的圈内人,以酒会友、以文会友。在这里,你可以挥毫泼墨,也可以纵情诗意。“项目建成后,我们将联合长治附近八家酒企,进行集团化运作,强强联合,一个‘拳头’打出去,共同发展壮大,推动‘北汾南潞’大潞酒格局的形成。”王敬宇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。
一业兴,则百业旺。

潞酒的复兴,亦带动了高粱种植、发酵缸制作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,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。以高出全国玉米市场******价格两毛钱收购高粱,经过两年试种,目前,长子县高粱种植基地已达400 余亩,辐射带动了5 个乡镇、30 多个村、300 多户种植。“2015 年,玉米价格低,幸亏种了几亩高粱,分摊了风险,要不可赔大了。”长子县丹朱镇西寺头村村民韩红亮的话,道出了所有高粱种植户的心声。同样兴奋的还有*********贫困县——壶关县集店村附近的百十号乡亲。这些老乡闲时种地、忙时在壶关县珏朝陶瓷厂上班。潞酒有限公司与珏朝陶瓷厂以每口发酵缸300 元的价格,签订了20000 余口的订单,带动了贫困群众就业,月均增收3000 多元。

“有活干,有钱赚,红红火火的好日子不远了。”在陶瓷厂上班的马天平乐不可支。……穿越千年时光,岁月留香。虽在唐宋时,汾潞已齐名,可在当下以及未来,要实现“北汾南潞”大潞酒计划,道阻且长。然则,路虽远,行则必至;事虽难,做则必成。潞酒,一直在路上!探析,从兴到衰,再到复兴,作为长治非煤产业的代表,潞酒的经历,不正是长治经济的轨迹吗!

关键词:

在线视频人人视频www网站链接链接链接